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課題組最新調查研究結果表明,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呈五大發展趨勢。這是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汽車工業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李贊峰在日前舉辦的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上透露的。
第一大趨勢:企業正加劇分化
據分析,市場競爭,是市場發揮資源配置作用的直接表現。隨著市場競爭加劇,企業的整合與分化將會頻繁發生,利潤也會在不同企業間不均勻地分配。在一些企業依然獲得高額利潤的同時,另一些企業則會陷入經營困境,會被并購或被淘汰。
汽車產業是資金、技術密集的產業。誰擁有核心技術和雄厚資本,誰就擁有對汽車產業的話語權,就能夠攫取高額利潤。短時間內,外資仍將是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的主導力量,在乘用車高端零部件領域更是如此。
改革開放以來,民營汽車零部件企業取得了長足進步,已經在一些零部件領域具有顯著的競爭優勢,部分企業成功地進入國際市場。民營汽車零部件企業將成為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一支重要的力量。
中國汽車市場具有“發展快、容量大、多層次、易進入”的特征,潛在市場容量決定著各種資本主體在相當長時期內各得其所?鐕緹o論多么強大,都要從建車間、設銷售點等做起,需要積累本土化知識。在這種新形勢下,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學習國際先進技術和管理知識的成本已經大大降低,在本土化知識上具有顯著的比較優勢。李贊峰預言:“一批立足國內本土市場的大型企業將會出現。”
第二大趨勢:產業結構正逐步優化
在現階段的零部件配套體系中,一級供應商網絡相對封閉,有較強的獨立性。當前,雖然不同資本主體、不同配套體系間出現了不斷融合、優化的趨勢,但是不同資本主體、不同配套體系利益的根本差異,決定了獨立發展依然是零部件產業的主流。因此,李贊峰認為,多種配套體系并存的格局會在相當長時期內存在。
中國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必然會產生具有本土文化特征的供應鏈協作需求。雖然中國在汽車產業經濟規模、經營效益方面和發達國家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在中低檔商用車和經濟型乘用車領域擁有一定數量的自主整車品牌,聚集了一定規模的自主產業資源。李贊峰說:“如果政策引導得當,立足于民族文化特征、具有競爭優勢的供應鏈協作體系,有可能首先在商用車和經濟型乘用車領域形成。”
第三大趨勢:政策環境有利于零部件產業發展
“引進外資政策的繼續實施和投資準入制度的改革,為各種資本進入中國零部件產業創造了便利條件。”李贊峰表示,這將加快零部件制造的本地化進程,促進零部件技術的發展和生產能力的提高。環保、節能、安全等法規的加速實施,也將極大地推動零部件先進技術的發展,加速縮短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和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
第四大趨勢:自主品牌的培育促使核心競爭力提升
汽車生產規模持續擴大,將成為拉動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的主要力量。李贊峰表示,對中國零部件產業規;l展貢獻最大的將是自主品牌的經濟型乘用車。
課題組認為,自主品牌整車發展的帶動作用,是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核心競爭力提高的動力之源。
第五大趨勢:中國成為世界零部件制造中心
據介紹,戰后汽車產業獲得大發展的國家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大多受到過很大的壓力。其成功表明,產業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是高層次的人力資本、快速進步的科技、不同層次的人力資源、投資者持續努力和充滿活力的國內市場。
產業后發國家技術創新成本的優勢持續釋放,決定了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將會成為世界零部件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此,李贊峰指出:“中國很有可能成為世界零部件制造中心。”